福建的土楼以夯土墙承重,外墙大部分1米多厚,最厚达25米,沿海地区最薄的也有五六十厘米。单元式土楼的内隔墙也是夯土墙,所以土楼内部所有房间几乎都是以土墙围合的空间,厚厚的土墙夏天阻挡酷暑,冬天隔绝市风。土楼居民说土楼里“冬暖夏凉”,这的确不假。
南方的夏天,骄阳似火。由于高墙的围合加上巨大出檐和走马廊的遮挡,土楼内房间的日照时间减少,大部分处于阴影之中,再加上厚土墙的阻隔,内院和房间都十分阴凉。土楼的大门通常是楼外与内院连通的唯一通道。大型的土楼最多增加2个侧门,即增加了2个窄通道,大门和侧门自然就为土楼的进风口。这些通道形成的“巷子风”,使得门厅成为全楼最凉快的地方,因此,这里成为土楼人夏日纳凉的首选地和日常交往的理想空间。
在闽西山区寒风凛冽的严冬,土楼由于环周高墙的围合,晚间大门紧闭,冷风无法侵费内部,楼内数百人聚居,兴旺的“人气”和底层厨房炉灶的烟气,使土楼内部形成温暖舒适的小气候。楼内楼外犹如两个世界,气温差特别明显。难怪现在当地居作新建“洋楼”的人,会觉得冬冷夏热有种种的不适,从而怀念土楼住居,以到最冷和最热的时候又搬回土楼居住。显然“洋楼”砖墙的隔热,防寒作用,远远不如土墙,所以夯土墙的民居至今人仍受青睐。
土楼住居的优点不仅表现在温度宜人,而且表现在湿度宜人。厚厚的土墙有神奇的调节室内湿度的作用。在雨季,闽西、闽南、粤东北山区的空气特别潮湿,厚厚的土墙可以吸收室气中的水分,土墙的表面绝不会像其他光滑的墙面那样返潮或产生凝结水的现象。在干燥的秋季,土墙又能自然释放水分,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室内湿度。
在中国黄土高原的窑洞民居中,均挖上坑蓄水,搜集的雨水可供常年使用。而如今有人改用水泥砂浆粉刷水池壁,然面池内所积的用水往往被捂臭,这正是泥土池壁“可呼吸”的奥妙所在,福建土楼的夯土墙同样具有这种“可呼吸”的奇特性能,即有毛细孔的墙体具有透气、保温、隔热的性能,所以土楼内冬暖夏凉,形成一个舒适、健康的居住环境。
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:
热点图文推荐:
土楼种类繁多、规模宏大、结构奇巧、功能齐全、内涵丰富著称,具有极高的历史、艺术和科学价值,被誉为“东方古城堡”、“世界建筑奇葩”,“世界上独一无二的、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