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较大的土楼都设有祖堂或厅堂,内供奉祖宗画像,也有的供奉祖宗牌位。祭祀的主要对象是近祖,一般是在祖宗的忌日或年节举行,其规模比祠祭小。春节期间也有在祖堂或厅堂中悬挂列祖列宗画像并对其进行祭拜的。如汀州客家人在厅堂正中,大多挂着大红的祖宗牌位轴卷,中央竖写着”某氏历代一脉宗亲牌位”,左右两边分别写着”左昭”、”右穆”,详列祖考妣,轴卷上方横书家族的”郡望”堂号。每逢年节,都要摆上三牲供品,点上香烛,燃放鞭炮,进行祭祀,全家大小轮流跪拜。又如永定的遗经楼在春节期间,祖堂中正面要挂起历代祖宗图像,像前摆着两张梨木大供桌。上面摆放各项供品,大烛台插上大蜡烛,厅堂两边摆上雕花围屏,配上2张一丈多长的梨木靠背长椅,正厅、中厅挂起8对宫灯。整个春节期间,正厅里悬挂的历代祖先画像前终日香烟缭绕,供品丰盛,宫灯高挂。有的宗族由于人口繁衍而分居于若干土楼中,历代祖先的画像则采取轮流悬挂的办法。笔者在洪坑村考察时,听当地老人说春节期间,各土楼轮流供奉祖宗的画像。轮流的次序是依照“房”的顺序确定,轮流结束后再将画像放回家庙中收藏。在其他地方的土楼人家也一样,只有到了春节,才在祖堂或正厅挂起平时由长辈珍藏的历代祖宗画像,画像前摆设香案,供奉果品及水仙花等,由尊长率领全楼子孙向祖宗祭拜。
在向祖宗画像祭拜后,长辈就向子孙讲述历代祖宗的功德,以及祖先们如何创业的故事,使子孙接受亲族教育,子孙则庄严肃立恭听。这是客家土楼人家普遍流行的古风。这种利用祖宗画像来进行宗族教育的方式,既增强了后代子孙对祖先崇拜的精神与意识,又增强了宗族的亲情与凝聚力。家祭的举行,体现家庭的血缘关系,具有浓厚的感情因素。一般设祭的子孙与父、祖共同生活过,养育之恩难以忘怀,家祭寄托着他们的深切哀思和追念。
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:
热点图文推荐:
土楼种类繁多、规模宏大、结构奇巧、功能齐全、内涵丰富著称,具有极高的历史、艺术和科学价值,被誉为“东方古城堡”、“世界建筑奇葩”,“世界上独一无二的、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”。